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大唐时期,男子迎亲要穿着华丽的衣服至女方家,把新娘迎娶回来,这就是迎亲。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要亲自去,甚至太子都要去。全天下只有一个例外,那就是皇帝可以不亲自迎亲。
迎亲当日,男方的父亲要举行一件隆重的事,那就是“告庙”——在祖庙向祖先报告婚事。告庙要写有正式的文书,敦煌文书有这样的记载:长子小儿甲乙年已成立,某氏不遗,眷成婚媾,择良妇,礼就朝吉,设祭家庭,众肴备具,伏愿尚飨。
告庙完毕,父亲叮嘱儿子遵从礼仪去迎亲。儿子便穿好衣服,带着队伍,热热闹闹去迎亲。一般来说,唐婚礼确实在黄昏时举行,所以称之为“昏礼”。《礼仪注疏》上说,这叫“阳往而阴来”。大概是古人要遵从天地的暗示,阴,指的是女性,也指夜晚。夜晚到了,妻子也来了,两者配合方能体现天道。不过,也不全是如此,有的人家在拂晓时举行甚至在白天举行。尽管官方定好了各项流程,但民间遵从与否,那就不能管了。
新郎到了女方家里,也是要受一番“刁难”的,就如同现在关着门不让进,要红包、要迎亲的人唱歌一样。唐朝的人们会在迎亲的车到女方家之前,亲友们一起拥挤在路上不让其通行,拦车嬉笑逗趣、索要酒食和钱物。男方会拿出钱,广而布之,以增喜庆气氛。看来索要红包这件事是古今不变的。不过唐朝还有独特而文雅的一种方式。因为唐朝诗歌盛行,男女老幼都能吟诗背诗。所以,众人就为难新郎赋诗一首,以展现新郎的才华,如果做不出诗酒不然新娘子出来见他。这让婚礼变得浪漫又有文化意味。不过,也有新郎根本不懂作诗,只好请人提前做好,自己当场吟诵。
迎亲的女方父亲母亲为女儿整理衣服花钗。父亲会叮嘱:“戒之敬之,夙夜无违命。”母亲会说:“勉之敬之,夙夜无违。”意思是收起在娘家的脾气,尊重新郎的父母。看来古代还是很重视礼仪,教导女儿在婆家要敬老爱老,遵从他们的意愿行事。
有的新妇会乘车,新郎会给妻子驾车,当司机。
到了家之后,就在用青布幔搭成的“青庐”里交拜。交拜前,新娘会拿一把扇子挡住脸。交拜完之后拿掉扇子,称为“却扇”。如此看来,有了扇子挡脸,那自然是没有红盖头的。
之后,新郎和新娘有一个“共牢”和“合卺”礼。就是夫妻共同吃一份牲牢,表示在一个锅里吃饭了。“合卺”就是用五彩丝线把瓢连起来喝酒。没有瓢就用盏代替,就要喝交杯酒了。然后,脱去衣物,卸妆卸钗。
这个时候,丫鬟什么的就会悄悄退出,给一对新人留下时间和空间,完成天伦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