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(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啊)

围观群众:101
更新于

有志者事竟成,志当存高远,有志不在年高的共同点就是胸怀大志之人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。

古来英雄皆为胸怀大志之人,有改变命运或局势的大才;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哲理;首先,志当存高远,树立远大的目标;其次,以他人之“志”激发自己之“志”;再次,变“志”为动。

首先,志当存高远,树立远大的目标。只有清楚路的方向,才不至于走错了而后悔。“志在山顶就不会在半山停下”。人一生当中,你求上,有可能居中;求中,有可能居下;而你一旦只求下,那就肯定不会有什么价值了。正视自己的目标价值,不要在生活的山脚下望洋兴叹。

其次,以他人之“志”激发自己之“志”。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。接近伟人,你离成功也就近了一步。体会伟人的大志大勇,改变自己的人生航标。

再次,变“志”为动力,变“志”为压力。有“志”是个必要条件,但真正利用好“志”才能“事成”。

最后让我们告别浑浑噩噩的生活,立下坚定的志向,向着成功不断前进。

罗说与生活

“夫自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”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?

夫自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”出自《勉侄书》,全文的意思是:

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,仰慕先贤人物,断绝情欲,不凝滞于物,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,诚恳地有所感受,能屈能伸,抛弃琐碎的东西,广泛地向他人咨询、学习,除去狭隘、悭吝,这样即使未得升迁,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?何愁理想不能实现?如果意志不坚定,意气不昂扬,徒然随众附和,沉溺于习俗私情,碌碌无为,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,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。

俗话说什么,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

可以这么说:

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(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啊)

1、俗话说志当存高远。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
2、俗话说人生不作安期生,醉入东海骑长鲸。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
3、俗话说人若志趣不远,心不在焉,虽学无成。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
4、俗话说士贵立志,志不立则无成。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
5、俗话说志须预定自远到,世事岂得终无成?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
6、俗话说头虽长低气不屈。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
7、俗话说衰莫大于心死,愁莫大于无志。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
8、俗话说丈夫志四海,万里犹比邻。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
俗话说志当存高远,所以,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。

什么是志当存高远,日益求精进?

给自己的人生立个志愿,以此激励自己、改变自己、提升自己、超越自己。“有志者事竟成”,此乃人生一大乐事。

立志只是成功的首要步骤,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每天是否真的有进步。曾国藩对志向于人的作用体会很深,并能推己及人。在他写给弟弟们的家书中,曾国藩不只一次强调这一点,如他在信中提及九弟与人伴读的事情,原文如下:

四位老弟足下,自七月发信后,未接诸弟信,乡间寄信,较省城寄信百倍之难,故余亦不望。然九弟前信,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,此意甚佳,霞仙近来读朱子书,大有所见,不知其言话容止,规模气象如何?若果言动有礼,威仪可表,则直以为师可也,岂特友之哉?然与之同居,亦须真能取益乃佳,无徒浮慕虚名。人苟能自立志,则圣贤豪杰,何事不可为?何必借助于人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我欲为孔孟,则日夜孜孜,惟孔孟之是学,人谁得而御(抵御,阻止——译者注)我哉?若自己不立志,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,亦彼自彼,我自我矣,何益于我哉? 去年温甫欲读书省城,我以为离却家门局促之地,而与省城诸胜己者处,其长进当不可限量,乃两年以来,看书亦不甚多,至于诗文,则绝无长进,是不得归咎于地方之促也。

去年余为择师丁君叙忠,看以丁君处太远,不能从,余意中遂无他师可从。今年弟自择罗罗山改文,而嗣后杳无消息,是又不得归咎于无良友也。

日月逝矣,再过数年,则满三十,不能不趁三十以前,立志猛进也。

余受父教而余不能教弟成名,此余所深愧者;他人与余交,多有受余益者,而独诸弟不能受余之益,此又余所深恨者也!今寄霞仙信一封,诸弟可抄存信稿而细玩之,此余数年来学思之力,略具大端。六弟前嘱余将所作诗抄录寄回,余往年皆未存稿,近存稿者,不过百余首耳,实无暇抄写,待明年将全本付回可也。国藩草。(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)信中大意是说:伴读的想法很好,但是要选择合适的人。这样才能共同受益,相互长进。他还主张若能自己立志,那么前途无量。借助别人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辅助方式,环境和他人的影响都是次要的,关键还在于自己。有什么样的志向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,即使要成为圣贤也不是没有可能。且时光飞逝,一晃三十而立,各位弟弟还是早些立下志向为好,每日有所长进才会终有所成。

曾国藩在信中除了提点弟弟立志学习外,还为自己不能使弟弟们多受教益而感到惭愧,认为自己未能做到身为兄长的责任。

除此之外,曾国藩还把自己对于读书的心得都传教于兄弟,对他们都抱有很大的希望,他曾经在家书中这样写道:

四位老弟足下:前月寄信,想已接到。余蒙祖宗遗泽(祖辈遗留下来的恩泽——译者注),祖父教训,幸得科名,内顾无所忧,外遇无不如意,一无所缺矣。所望者,再得诸弟强立,同心一力,何患令名不显,何愁家运不兴。

欲别立课程,多讲规条,使渚弟遵而行之,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;欲默默而不言,又非长兄督责之道。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,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。所望于诸弟者,但将诸弟每月功课,写明告我,则我心大慰矣!

乃诸弟每次写信,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,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;此时家中重庆(旧时指祖父母、父母为健在——译者注),外事又有我照料,诸弟一概不管可也。以后写信,但将每月做诗几首,作文几首,看书几卷,详细告我,则我欢喜无量!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,或能为学问中人,其父母之令子一也,我之允喜一也。慎弗以科名稍迟,而遂谓无可自力也。如霞仙今日之身份,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。若学问愈进,身份愈高,则等闲之举人进士,又不足论矣。

学问之道无穷,而总以有恒为主,兄往年极无恒,近年略好,而犹未纯熟。自七月初一起,至今则无一日间断,每日临帖百字,抄书百字,看书少须满二十页,多则不论。自七月起,至今已看过《王荆公(宋代政治家王安石——译者注)全集)百卷,《归震川(明代学者归有光——译者注)文集)四十卷,《诗经大全》二十卷,《后汉书》百卷,皆朱笔加圈批。虽极忙,亦须了本日功课,不以昨日耽搁,而今日补做,不以明日有事,而今日预做。

诸弟若能有恒如此,则虽四弟中等之资,亦当有所成就,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? 明年肄业之所,不知已有定否?或在家,或在外,无不可者,谓在家不好用功,此巧于卸责者也。吾争在京,日日事务纷冗,而犹可以不问断,况家中万万不可及此间之纷冗乎? 树堂均仙自十月起,每十日作文一首,每曰看书十五页,亦极有恒。诸弟试将《朱子纲目》过笔圈点,定以有恒,不过数月,即圈完矣。若看注疏(后人对前代文章典籍所作注解、疏证——译者注),每经不过数月即完,切勿以家中有事,而间断看书之事,又勿以考试将近,而间断看书之课。虽走路之日,到店亦可看,考试之日,出场亦可看也。兄日夜悬望,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,伏愿诸弟刻刻留心。兄国藩手草。(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)大意是表明自己应该做到兄长的督导之责,对弟弟们的功课加以了解。

希望能每月从家书中得知学习的内容和习作的数量,以便心中安慰、高兴。

信中尤其强调了“恒心”,说做学问贵在有恒。真正拥有这种精神的人不会因为大器晚成而烦恼,不会对自己的功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不会因为是在家里读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不会寻找任何借口少读书,更不会只粗读不细研。他还拿自己做例子,说自己以前就没有恒心,但是近年已经好很多,每日坚持临摹、抄书、看书、批注,没有一天懈怠的。希望弟弟们也不要浪费了自己的天资,正因为聪颖才更要珍惜。

在谆谆教导之后,曾国藩再次强调“恒”的重要,其对弟弟们的关怀爱护之心溢于言表。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叹,曾国藩的家书能让人处处获益,字字珠玑。这种发于情感深处的教益是多好的帮助啊。他的书信内容不仅对后世求学之人有意义,而且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思想教育家的风范,对现今父母教育子女提供了良好的榜样,每个人都应该从中学习并有所获益。

非特殊说明,本文版权归 成益经验网 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.

本文分类: 话题

本文标题: 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(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啊)

本文网址: http://chengyi0769.com/huati/6056.html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