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过饱时,我们常常用“撑死了”来形容,可是你知道吗?
一位25岁的女生小小(化名)因胃部不适到医院就诊,医生通过CT检查后发现当时小小的胃已经撑到盆腔的位置。
“如果不及时处理,这个病人会出现穿孔或者急性的胃破裂,导致感染性休克,是会死亡的。”
而小小之所以陷入如此的危险境地,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因为“吃多了”。送医前,小小一个人吃了10个包子、4个鸡腿、30根雪糕,喝了3000毫升奶茶。
吃这么多,也并不是因为她是什么“大胃王”。相反,小小一直在进行极端的节食减肥。随之而来的就是控制不住的暴饮暴食。
每次“吃多了”之后,小小就会自己进行催吐,而后继续节食“惩罚”自己,直到下一次暴食到来···
小小可能以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自己“减肥的意志不坚定”。
01
暴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疾病,该病在妇女和女孩中的发病率为19%-3%(美国精神医学学会,2000)也就是说100位女性中就有3个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。
在食物资源较为充足的工业化国家和推崇以瘦为美的地方,暴食症的发病率最高。
在《暴食症康复指南》中对暴食症的相关概念有如下界定:
2. 暴饮暴食以后马上采取补偿性的行为以防止体重增加(如呕吐、滥用泻药、过度运动和禁食)
3. 过分注重自己的身材和体重,以此来获得对自我的评价(美国精神医学学会,2000)
在暴食症的界定中可以将“暴饮暴食”的行为分为两种类型:客观性暴饮暴食和主观性暴饮暴食。
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(通常不到2小时)的进食量大于同等情况下大多数人的进食量。
除了客观上吃掉大量的食物之外,如果在吃掉大量食物的同时没有失控感,则不能被称为暴饮暴食,而可能只是吃得过饱了。
如上图的案例中,主人公有想要控制进食却又力不从心的感觉,感到根本没法控制自己的进食量。就是典型的客观性暴饮暴食。
当一个人进食的时候有失控感,但实际上并没有吃得太多,这种情况就称为主观性暴饮暴食。
例如,乐乐对自己的饮食有着严格的规定,有时仅仅只吃了一两块饼干都会让她感觉又是在暴饮暴食了。
虽然一两块饼干属于正常的食量,但乐乐在进食时还是感觉到了失控,这就构成了主观性暴饮暴食。
暴饮暴食过后,暴食症患者会尝试用各种办法来避免体重增加,但主要的补偿性行为有两种:清胃行为和非清胃行为。
包括自我诱导的呕吐行为;利用泻药、利尿剂或灌肠剂,或者使用通常具有通便或利尿作用的“清理型”中草药或“减肥茶”;服用食欲抑制剂和成分中含有麻黄碱的草药和膳食产品。
·过度运动:控制体重或减肥是运动的唯一目的;运动量相当大;即使生病或受伤了还会运动;并非“主动选择”运动,而是带有一种“不得不这么做”的感觉;运动妨碍了社交活动或工作。
·热量限制(限制进食的数量和质量):所摄入的热量低于同龄同体型的正常水平。
·禁食(一段时间,比如8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内限制热量摄取的极端行为),以及将食物咀嚼后再吐出来等。
02
在暴食症的概念界定中,我们很容易理解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功能性伤害,然而暴食症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却往往被忽略。
如果你正在同暴食症作斗争,你很可能会完全因为对自身的体重和身材不满来对自我作出评价。
换句话说,你会把这种不满推广到自身的其他方面,发展成对自己的全面不满(不仅仅是体重和身材)。
这种自我评价是不健康的,它会让你的自尊感下降。
在正常的情况下,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,会将自己的价值维度建立在不同的方面,以及对什么是最重要的维度有着自己的判断。
比如是个靠得住的朋友、有出色的工作能力、与人交往时的真诚友好等都是一个人的闪光点。
此时,当一个人在某个单一领域遇到麻烦时,他仍会有满足感,因为她所认为的其他重要方面并未改变,搞砸一件事并不会抹杀你在其他领域的成就和价值。
然而,当饱受暴食症折磨时,你会认为体重和身材就是你的全部价值的基点。
例如,在你对自己体重感觉满意的时候,你可能会认为你的人际关系非常好,但如果你的体重大增,你会认为原来喜欢你的人也会不喜欢你了,你的世界因为这一件事就崩塌了。
许多暴食者认为自己从节食发展到暴食是因为“意志力弱”,事实上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他们“太有毅力”,在某个阶段把极端节食贯彻的过于彻底,才会触发身体的防御机制。
食物的迷惑性在它对于人来说是必需品,正如空气和水一样,没有人在正常情况下会控制不了自己呼吸的频率。
因此当进食失控时,一个人的内心的沮丧会铺天盖地砸下来:“你连吃都控制不了,你还能控制什么?”
人的精神状态会进一步遭遇重创,出现情绪难以稳定、自尊感下降的一系列负面行为,导致心碎和绝望。
03
在告别暴食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用思想、行为和经验来维持健康而有益的选择,重塑令人满意的生活。
值得注意的是,暴食通常会经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。
在深受暴食困扰的人群中,多数人在之前认为自己绝不会和“暴食”扯上关系。
他们刚开始往往只是想减掉一点体重,会为成功控制了饮食而欣喜不已。
但用不了多久节食的负面效应就会接種而至,再接下来你会发现自已经无力控制这种局面的发展。相反,暴食就要开始操控你的人生了。
因此,正确认知暴食、掌握远离暴食的健康原则,养成好的生活习惯,是每个人都应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。
国际上推荐的科学减肥速度是一周减1磅~2磅(0.9斤~1.8斤),追求过快的减重速度极有可能导致女生姨妈出走、皮肤松弛、贫血、掉头发、疲乏无力等健康问题。
而网上五花八门的号称无需运动、“躺着都能瘦”的懒人减肥法,多半都是“节食减肥”的变相说辞,而节食就是暴食的前奏曲。
如果不吃三餐中的任何一餐,因为两餐时间间隔太长,再次吃饭的时候就容易引起暴饮暴食,不吃早餐和“过午不食”是万不可取的。
肠胃和大脑之间的信号传输有一定的时间延迟,很多时候肠胃已经吃饱了,可大脑却没有得到“吃饱了”的信号,导致继续饮食。
细嚼慢咽,把吃饭速度减慢,吃饭时间拉长,可有效避免饮食过量。
如果一直克制着自己不要吃任何甜食,某天你对甜食的渴望可能会膨胀到惊人的地步,从而走向失控。
比较正确的做法是,如果特别想吃某样东西,那就吃一点,不要给这种欲念不断膨大的机会。
吃这一口并不会让你胖多少,长期压抑带来的“暴食隐患”才是更应警惕的。
食物对于人类来说有着安慰的作用,当感到压力过大,或生活中某一方面缺失感严重的时候,我们常常会以食物作为补充性安慰,在吞咽中逃避现实、忘记思考。
换句话说,人们对食物的过度渴望往往来源于乐趣、兴奋或爱的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。
许多暴食者在晚间会独自一人边刷剧边吃饭,在无意识中进食了过量的食物,这是典型的孤独性进食。
多和好友在一起聊聊天,和家人倾诉纾解烦恼,降低自己的孤独感,不再将进食作为舒压的唯一方法,保持情绪愉快,是远离暴食的重要条件。
当你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态,重视自己的行为逻辑时,对自己的控制感就逐渐回归了。你可以通过写日志和冥想来跟踪自己的进展。
最最重要的一点是,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,接纳自我,包括自己全部的优点和缺点。
它需要你花费时间,投入耐心,找到可坚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余生很长,永远不要尝试用意志去挑战身体的底线,无数事实告诉你,效果只会适得其反。
减肥也不是饿肚子,而是和身体沟通,与食物合作。
当你想用节食、催吐等一系列极端行为减肥的时候,你在凝望着深渊,深渊也在凝望着你。
答应我,认真对待每一口食物,不节食、不暴食,规律运动,善待自己的身体。
给自己一个足够长的期限,忘记“减肥”的执念,你会发现,更好的身材只不过是时间的奖赏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