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1、传染源中增加“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”
李兴旺解读:本身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,比如发热、乏力、肺炎,但做咽拭子检查,核酸是阳性的,则称之为无症状感染者。从发病机制来讲,无症状感染者本身带有病毒,就可能会造成传播。病毒量的多少和病情轻重有一定相关性,病人是无症状感染者,病情相对偏轻,所以病毒量较少,因此在传播能力上会比重症病人的弱一点。
2、临床分型中增加“轻型”,即临床症状轻微,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
李兴旺解读:随着检测能力的提高,有一部分病人症状表现较轻,有中低热、轻微乏力,偶尔有干咳,没有肺炎,但仍然具有传染性。这是为了把这部分病人进行隔离治疗,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传染源。
3、传播渠道增加“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目前尚待明确”
郭燕红解读:在传播途径当中有一些微调,也是基于对临床疾病的不断认识加深所总结出来的。大部分病例都是以呼吸道传播、飞沫传播为主,粪便当中检查出核酸检测的阳性,所以也不排除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。
4、湖北以外省份疑似病例临床表现的诊断标准由“发热”改为“发热或者是呼吸道症状”
李兴旺解读:疑似病例中的发热症状增加了“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”,意思是对于临床表现比较轻,但是也具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不能放过,目的也是为了早期发现病人,早期诊断、早期隔离治疗。
5、湖北省“疑似病例”诊断标准去掉了“肺炎影像学特征”
李兴旺解读:这是为了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,因为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CT设备,因此在病人很多的情况下,只要病人具有发热、呼吸道症状的情况下,结合流行病学史,就把他当做疑似病例进行诊断,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传染源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